人物专访 | 坚定理想,脚踏实地,书写环院人的坚守与担当 ——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首任院长李适宇教授

发布人:陈英敏

       编者按:

       门被轻轻推开,露出一张挂着微笑的脸庞,一位长者轻步走到对面的椅子旁坐下,这就是我们心中德高望重的李适宇教授。他大概看出了我们的紧张与窘迫,坐定后还未等我们开口,他就打开了话匣子。他亲切的话语让我们一下子放松下来。

       一次采访,犹如翻开一册书卷,受益匪浅,感动犹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我院首任院长李适宇教授。

我院首任院长李适宇教授

 

       坚定求学路,圆梦康乐园

       李适宇老师生于1956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工厂当车床工人。直至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这犹如一记春雷,让成千上万的人激动不已,李适宇老师也是其中一员?!拔一瓜爰绦潦椤?,这朴素而坚定的读书种子在他心中生长,他报名参加了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统考。

       22岁这年,他有幸踏入大学之门,在河海大学水港系就读?;叵肫鸬蹦甓链笱У氖惫猓钍视罾鲜且溆绦?。当时读书条件虽艰苦,但学习风气特别好。自嘲是“在大学毕业的年龄才入读大学”的李适宇老师,学习非??炭啵蛳铝思崾档氖砘?,专业成绩也名列前茅。

大三上学期期末,李适宇在青岛实习时的留影

       

        正值大三,得知国家有公派留学机会时,李适宇老师心中又有了“争取出国读书”的想法,希望走出国门去深造。通过努力,他考上了国家教委公派留学研究生,于1983年10月赴日本大阪大学环境工程系攻读硕士、博士课程,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毕业后,李适宇老师曾先后在日本建设技术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那个年代,“海归”远没有成为热潮,但李适宇老师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水环境/海洋环境模拟与管理研究领域在国内的发展空间更大,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于是,在1994年9月,他选择回国到中山大学任教。

 

       十载守初心,砥砺谋发展

       2002年10月,中山大学整合原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中的大气科学系、环境科学系和环境科学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学科机构,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适宇教授被任命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首任院长。

       2002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担任院长的近10年间,李适宇院长带领学院班子成员不忘初心,与师生一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李适宇院长表示,学院的发展赶上了国家社会发展的好时机,“我们抓住了机遇”,并积极谋取发展。

2008年,中国第七届中青年环保学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我院主持会议,此为会议合影(前排中为李适宇院长)

 

       学院利用国家和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办了几件大事:一是抓住学科建设的龙头,引领学院建设和发展。学院成立不久即设立环境工程系,同时依托原有环境科学博士点,申报获批环境工程博士点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12月,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并于2008年12月顺利通过验收。2009年,学院组建了新的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实验中心。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了一批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如张仁铎、刘广立、孟凡刚、杨欣、黄海保、吕慧等教师,拓展了学科研究领域,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向精细化转变。三是,2009年9月,学院主体进驻大学城东校区(现东校园),办学空间得到较大拓展,教学、科研与实验条件得到改善,科研项目取得新成效。四是,学院出台了科研激励制度,学院每年获得的科研项目和经费大幅提高,高质量论文产出量同步增加。

       十年建设,十年发展,学院建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引育了以中青年教师为教学科研主力的人才梯队,构建了“水、土、气”为核心科研团队的学科布局,形成了“基础研究”与“社会服务”均衡发展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也在国际合作等方面打开了新局面。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为学科建设驶入“快车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勤求索,实践利于民

       李适宇教授研究领域广泛,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就主要是水环境模拟、水环境管理与规划方面的研究。谈及科研,最令他欣慰的是,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真正给予政府和百姓实实在在的帮助。

2018年,李适宇教授(前排左一)团队赴珠江口开展野外调查,上船前合影

 

       作为李适宇教授首个环境工程博士、现任职我院的江峰教授,对参与过的一个项目仍印象深刻。

       2005年底,北江韶关段突发镉污染事件,李适宇教授自告奋勇,主动承担为广州、佛山两市提供饮用水源地影响预测预警任务,带领团队成员前往现场开展研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珠江感潮河网水质变化的数学模拟,准确预测了镉污染水团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为政府提供了重要的专业意见和数据支持。

       “李老师只在课堂上将该事件作为案例进行教学时偶尔提起”江峰教授感佩到,“他将此事视为一名学者应尽的社会义务而已”。

       李适宇教授是水环境领域的权威专家,曾担任广州市环保局亚运会水环境保障专家组组长,多年来,为珠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和海洋领域培养、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倾心育桃李,仁心铸师魂

       自1994年9月执教中大,至今年9月退休,在近30年的从教生涯中,李适宇教授共指导硕士生80余人、博士生30余人,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这是他最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2021年6月28日,李适宇教授参加学院2021届毕业典礼暨2021年学位授予仪式

 

       在指导学生方面,胡嘉镗副教授表示,恩师启发式培养方式对自己影响最大、受益最大,如今自己指导学生时也推崇这种方式。

       李适宇教授指导学生做研究通常不直接给学生指定具体研究课题,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读论文、写综述、参加团队组会,在与同门师长交流讨论中碰撞思想火花,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兴趣点或研究方向,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学术研究方法。他再结合学生的兴趣或想法,在教学或项目实践中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帮助学生在这个领域或方向走得更深更远。

       胡嘉镗副教授说,学生时代,他非常期待参加课题组会。在组会上,他时常惊叹导师惊人的记忆力,佩服导师广博的知识面。交谈中,导师总能旁征博引,还能结合工作和生活经历侃侃而谈,“我们总能听到有趣的旧闻轶事,更会不经意间迸发出一些学术的点子”。

2021年5月,李适宇教授退休前的最后一课,为本科生讲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讲座》

 

       在课堂教学方面,多年来,李适宇教授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讲授环境系统工程课程,为研究生讲授水环境模拟等课程,用力、用心、用情上好每一堂课。2019年,被学院毕业生选为“我心目中的良师”。因教学有方且成绩突出,李适宇教授被聘为校级、院级教学督导,为学校和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贡献力量。

2018年9月6日,在中山大学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团聘任仪式上,时任校长罗?。ㄓ遥┪た贫降甲樽槌ぁ⑽以航淌诶钍视睿ㄗ螅┌浞⑵甘?/figcaption>

 

       李适宇教授为人处事公私分明、公正无私。一个学生回忆道,在李适宇教授任院长期间,自己曾向学院申请一个访学日本的项目,“面试过程十分严肃,李老师作为面试官,跟完全不认识我一样”,从姓名、年龄等个人信息到专业问题,一丝不苟,严格把关。时常提起这件事情,每每都会肃然起敬。

       在江峰教授眼中,导师为人清正、淡泊名利,治学严谨、绝不宽纵,待人随和、平易近人。他说,导师为人处世的可贵品质,治学研究中展现的学者风范,都值得我辈学习!

 

       后记:

       采访中,李适宇教授寄语青年一代,长在新时代,要珍惜当下,不负韶华,树立目标,抓住机会,发奋努力!

       通过采访,我们看到了一位学者的成长历程,一位环院人的奋斗历程,一位教师的奉献历程。我们深刻体悟到,人一定要有梦想,要懂得坚守与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能走出宽广的人生道路。

 

                                                                                                                                              采访人:王妮   朱彧   童星雨   孙艺嘉
                                                                                                                                              组稿人:童星雨   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