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学术报告之三十五“新型光(电)催化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表征、理论设计与构效机理研究”
报告题目:新型光(电)催化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表征、理论设计与构效机理研究
报告 人:李能 研究员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 间:2018年11月8日(周四)上午10:30
地 点: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环境大楼A104
主持 人:刘升卫 教授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告人简介:
李能,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材料与冶金系访问教授。中国硅酸盐协会固废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015年获得美国化学协会《ACS》颁发的国际青年学者奖;2014年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孔雀计划”;SCI期刊Advance in Physical Chemistry客座主编;Frontiers in Materials: Glass Science编委;《中国材料进展》杂志特邀撰稿人。Science Advance、Nature Communations、JACS等50余个国际权威SCI期刊特邀审稿与仲裁专家;美国陶瓷协会会员、美国化学协会会员、中国材料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化学协会会员;近年,在Joule (cell子刊)、Chem(cell子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CS Nano、Materials Today Energy、Nano Energy、Materials Horizon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J. Mater. Chem. A、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s Society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SCI论文近70篇;含受邀在Joule、Chem等杂志上撰写综述论文5篇;发表论文中6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热点论文,多篇封面论文;发表论文被引用近1700次,个人学术因子为24,H10-index 为56;受到“科学中国人”、“科技文摘-两会专刊”等媒体专题报道。
报告内容简介:
报告简述在新型光催化材料的电子尺度机理方面的系列深入研究:通过材料理论设计、可控制备方法以及协同作用规律的研究,实现了材料体系、理论设计和可控制备方法的创新,发展“光、电、热、化学等功能协同调控”的新理论,推动节能环保建筑用光催化新材料的设计理论和可控制备方法的发展;同时针对新型二维量子点发光机制和生物监测应用,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推动了碳量子点、MXene量子点以及新型二维材料量子点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