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之五

1.、地表能量和CO2通量的观测分析与模拟理论 2.、CR5000采集程序解读 3、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的采集与分析

发布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题
1.、地表能量和CO2通量的观测分析与模拟理论 2.、CR5000采集程序解读 3、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的采集与分析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季风与环境中心
主讲人
韦志刚 研究员

题目:1.、地表能量和CO2通量的观测分析与模拟理论

2.、CR5000采集程序解读

3、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的采集与分析

报告人:韦志刚 研究员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地点:季风与环境中心

时间:4月6日(周一),上午9:00

下午3:00

4月7日(周二),上午9:00

 

  韦志刚,研究员,理学博士,中科院寒旱所高原大气物理研究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气象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9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气侯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该所高原大气物理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下垫面变异对区域气候和全球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近代气候变化、陆气相互作用和大气边界层、气候动力学和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刊物发表60多篇论文。目前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课题组长,国家重点基金项目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项目课题组长,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其他一些课题。

 

学术兼职:

世界气候研究项目中国委员会(CNC-WCRP)暨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委员;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委员会委员、气候变化委员会委员、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四川高校重点实验室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会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客座教授;

《高原气象》常务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