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周一)上午9:30陈威教授2017年学术报告之十六“环境中微纳米尺度碳质颗粒对有机污染物界面过程的影响机制”
环境中微纳米尺度碳质颗粒对有机污染物界面过程的影响机制
报告题目:环境中微纳米尺度碳质颗粒对有机污染物界面过程的影响机制
报告 人:陈威教授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时 间:2017年7月3日(周一)上午9:30-11:00
地 点: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环境大楼A104
主 持:李传浩 教授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告摘要
秸秆焚烧、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等每年向环境中释放大量微纳米尺度的黑炭。近年来,以碳纳米管、富勒烯、石墨烯为代表的人工碳纳米材料的产量与使用量逐年增加,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以多种途径进入环境。这些天然和人工的微纳米尺度碳质颗粒进入环境后,可通过富集环境中的污染物,显著影响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报告将从两个主要方面探讨环境中微纳米尺度碳质颗粒对有机污染物界面过程的影响:1)胶体态微纳米尺度碳颗粒具有超强的输送污染物能力;2)碳颗粒可显著催化环境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非生物转化。第一部分侧重于分析胶体态碳颗粒载带污染物的能力与其在水环境中的团聚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环境中的溶解态有机质、表面活性物质、金属离子等如何通过影响纳米颗粒的团聚状态,来影响其促进污染物迁移的能力。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碳颗粒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和电子传输作用如何影响碳颗粒上所富集的有机污染物的水解、还原和氧化反应等非生物转化过程。
报告人简介
陈威: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中美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美国莱斯(Rice)大学客座教授。1988年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和2000年于美国Rice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2004年在美国Brown and Caldwell环境工程公司从事污染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与修复工作。2004年回国,任职于南开大学,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和效应、以及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水处理新原理与新技术。主持了973课题、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论文被SCI正面他引2000余次。担任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副主编,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等期刊编委,世界水学会(IWA)纳米与水专家组管理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