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丨新教师感言——邱俊琅副教授:照耀我前行的光

个人简介
邱俊琅,环境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进入中山大学学习,2014年、2019年在中山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博士学位,其中2017-201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进行博士联合培养。2019-2021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21年作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入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环境分析化学,主要内容包括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和追踪、水处理副产物的鉴定和评估等。目前,已在Environ. Sci. Technol. 和Anal. Chem.等环境分析化学领域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8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6篇。
初入中大,人生照进一道光
2010年,我第一次踏进中山大学的校门,在那一刻,甚至之后身处校园颇为悠长的岁月里,我都未曾料想到这束光会如此恒久辉煌。
十多年前,高铁还未普及,而飞机和大巴又有点大材小用或是难以胜任,绿皮火车无疑是兼具了经济性和时效性的最好选择。第一次独自远行,一个通宵的摇晃,火车安稳又还算准时地把我送到了广州。八月末的广州仍然处在酷暑的巅峰,走出地铁口,扑面而来的热浪提醒我这一路向南跨越了不少纬度。第一次面对中山大学,骄阳下的校门反射着金光,熠熠生辉,而我汗流浃背地拖着行李,一脸疲态略显不堪。我们之间似乎还有一些距离感,稍显生分,但又透露出丝丝亲和,像地平线泛起的晨光。
大学生活是从找到自己的宿舍真正开始的,收拾行李琐碎,张罗书桌床铺,这个“项目”就算正式启动了。我结识了跟我一样来自五湖四海的同窗挚友,如同银河里多彩璀璨的星辰。我们互相陪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从青涩懵懂一点点积累对世间万物的认知和体会?;ㄑ昊镆馄绶⒌纳倌昝?,后来都踏上了各自新的征程,行囊里装着最浓墨重彩的青春记忆。学习是校园中不变的核心主题,是一堂堂课中凝练的知识积累,是一次次抓耳挠腮后的豁然开朗,更是得此良师答疑解惑的庆幸感恩。在这里,有门类全面的各领域学者专家,他们有着雄厚的学识储备内力,引领着前沿的科学研究动向,在教学一线亲躬亲为,用谆谆教诲启迪着未来的耀眼新星,是浩瀚学海里刺破迷雾的引航灯塔。人文熏陶是精神血肉的滋养,也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刻印记。国父手创,源远流长,斑驳的树荫连接着红砖绿瓦,浓厚的人文底蕴透过校园里的点点滴滴塑造着思想世界的雏形。浸润在先贤深邃哲学所融汇的长河里,对世界、价值和人生的思辨从萌芽到绽放,思维艺术的内涵在人文信仰的辉光中升华。
在中山大学学习的时光,是人生油画最诗意的涂抹,摘叶拈花皆成趣味,是春水中艨艟巨舰破浪而发,静待风来。
异国他乡,这道光照亮理想
星移斗转,白驹过隙,不觉中已在地球的另一边摸爬滚打了好些年,与母校相隔之远,连道声问候都要跨越十多个小时的时差。这些年里,我仍是独自一人踏上旅途,只是留给母校的,变成了背影。飞机掠过北极圈,经过上万公里航行抵达新大陆,走出机场,有荒漠中火红的夕阳映在脸上,也有极地呼啸而来的风雪打在肩头。彷徨和憧憬,是跟那年一样的情愫;毅然和坚定,是身后母校所赋予的成长。
异国他乡的求学岁月是人生新一轮的蜕变,收获的不仅是视野和能力,更有历练和感悟。感谢恩师益友一直以来的指导和勉励,但难得的如愿和频繁的挫折,不可避免地是前进之路中永恒的主旋律。为偿多劫愿,浩荡赴前程,从踏上这条路起,就已经预想到前路坎坷。凭着一腔孤勇,一次次爬出失败的深渊,擦干眼泪,拭去污尘,咬紧牙关重新出发。尽管冰原上冬日漫长,但春天终究会到来。熬过了零下近五十度的严寒,北境草原上第一缕翠绿从苍茫雪色中坚强地探出了头,而我,也收到了母校伸出的橄榄枝。
重回母校,传递光的温暖
十一年了,我以一个虽是新人,却更是旧人的身份,再次走进了中山大学的校门。在教务系统中录入教学大纲的时候,偶然发现系统里自动关联了我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有的学习档案。教职工号和学号之间,一键切换,往日种种细节不期而遇,又铺面而来。一瞬间,漫长的光阴一帧帧窗格化,像幻灯片在眼前飞速闪回,许多原本已经封存在记忆中的情景,都变得鲜活明亮。穿过教学楼撩乱头发的风,书桌上写满笔记的课本,阳光中映出琥珀色的草地,放满瓶瓶罐罐的实验台,一张张真挚朴实的笑脸……它们就在我眼前,全部都在我眼前。在那一刻,我才终于顿悟到,中山大学就是我的光,这一路照亮我、指引我、温暖我的光!
我是幸运的,在万千尘埃中触摸到了这束光。十余载春秋寒暑,从学子到为人师,一道道光芒承载着知识、力量和信念,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一直饱含深情紧紧拥抱着我。所有的成就都是用汗水和泪水铸成的,甚至往往还需要些许运气,但中山大学的光芒一定会让你更加强大、更加坚定,是人生中无可计量、永不磨灭的真正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