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生态学 不拘一格育人才——采访我院管东生教授

发布人:黄彩娜

       管东生教授是一位有46年党龄的资深教师,自1984年从中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担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多年。为了更好开展“读懂中国——共话百年奋斗,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2022年6月28日下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东校园环境大楼对管东生教授进行了采访,了解管东生教授在中山大学的学习和工作体会,利用老一辈党员教师的亲身经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管东生教授

采访伊始,管老师分享了自己选择生态学作为研究方向的初心。在大学读书期间,管老师就对生态学非常感兴趣。随后他在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选择生态学作为研究方向,并在中山大学开展了30多年的生态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教学工作中,管老师不断探索、改进生态学教学方法,担任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生态学教学团队负责人,针对生态学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特点,在生态学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0多年来一直坚持亲自带领学生开展野外实习教学,即使是近几年关节疼痛,也不中断,一直坚持到今年退休。管老师充分总结生态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经验,并发表在《高教论坛》期刊上,为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和实习基地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在研究工作中,管老师长期从事植被生态系统的碳汇研究,得到同行的认可,被推荐担任中国生态学会理事、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顾问。

管东生教授带领本科生在衡山开展生态实习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这些年所面临的、需要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管老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区域,过去30多年(1980年-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由0.7%提高到17.2%,这些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造成的生态影响需要我们去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げ煌嘈偷纳低?。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系统类型非常丰富,具有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是保护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后环境科学系教工党支部第一任书记,管老师谈了他入党的初心和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体会。管老师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46年党龄。管老师说:“入党时对党的感情是非常纯真的,当时就想入党后要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一生,这个初心至今不变”。2002年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时,学院党委和支部党员推选管老师担任环境科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管老师当时没有思想准备,但考虑到作为党员的责任和入党的初心,管老师承担起了支部书记的工作。担任支部书记多年,管老师深感这是一件践行入党初心且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肪晨蒲到坦さ持Р炕怪Р炕疃偷辰üぷ鳎巳粘5淖橹钛巴?,还结合工作,组织支部党员到外地开展党建活动。例如,曾组织支部党员到汕尾海丰县参观海丰农民革命运动展览,与海丰县环保局一起开展党建工作。前些年,为落实学校党委开展的“结对子”帮扶工作,环科系教工党支部三次到湛江市遂溪县洋青镇水流村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由支部党员个人捐资,给村中学捐了10台计算机、一台空调,还给困难的党员和群众带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通过这些党建活动,提高了支部党员的思想,也加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在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环境科学系教工党支部多次被评为院级先进党支部,管老师本人在2020年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值得欣慰的是环境科学系教工党支部多年来的工作得到支部党员的充分肯定,博士后郑侠飞在2021年1月出站时说“环科支部是他入党以来待过的最温馨和谐的支部”,还有好几位支部党员表达过类似的感想。

管东生教授带领环境科学系教工党支部成员到湛江市遂溪县洋青镇水流村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

回首在中山大学的岁月,管老师谈到难忘的事很多,其中,刚留校时作为自然地理专业84级班主任的工作至今仍历历在目。在2年的班主任工作期间,管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学生的进步和疾苦,担当学生与系领导和老师的桥梁,并以身作则,在工作和学习上带动学生。因此,管老师与这个班的许多学生成了好朋友,这个班的学生也把管老师看作班中的一员。在管老师担任班主任期间,这个班的进步很快,成为先进班级。为了总结经验,管老师根据担任班主任的工作体会,写了“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一文,发表在1988年的《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教育改革经验汇编》上。管老师说,担任自然地理专业84级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是他教书生涯中深感自豪的工作。

《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发表于《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教育)——教育改革经验汇编》

       谈到个人教育理念,管老师说:“尊重学生,因材施教是我最主要的教育理念”。管老师在从教之初就很尊重学生,在担任班主任的体会那篇文章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因材施教则是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认识的一个教育理念。从教以来,管老师承担了30多年本科和研究生生态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指导了80多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感觉每个人的特点(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不同,只要挖掘每个人的特长,使其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就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由于管老师践行“尊重学生”的理念,许多学生毕业后仍不忘恩师,依然与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发展,使得许多学生在不同的岗位取得较好的成绩。

       谈到不同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差异。管老师认为,由于学习和科研条件的改善,现在的年轻学生能够更方便获取各种参考资料和研究数据,也能够更快接受新事物。因此,往往能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管老师那代人在学生年代,在学习和研究上有较多的条件限制,参考资料较少,获取研究数据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当年的学生学习很刻苦,工作很认真,感觉上比现在的学生学习和工作更扎实,这点学习和工作精神值得现在的学生学习。最后,关于青年的使命和责任,管老师引用毛主席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时勉励青年的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的时期,就像早上八九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弊源?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73年的努力奋斗,中国人民已经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到205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的30年正是你们这一代青年人拼搏奋斗的时期,青年人要担当起建设强大祖国,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完成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历史使命。

管东生教授(右)接受采访
采访小组与管东生教授(前排中)合影

 

                                                                                                                                                                                            采访、撰稿: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