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双碳”人才培养,我院江峰教授所指导的团队获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编者按: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敝猩酱笱贾占岢至⒌率魅恕⑴嘌瞬?,为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提供高素质教师队伍、高质量科研平台。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专业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着力推进教学改革,发力“双碳”人才培养,已渐显成效。
5月6日,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正式公布,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峰教授指导2019级本科生朱彧、张驰、杨涵组成的跨专业团队,以“碳封存”为主题,建立数学模型揭示了森林管理方案优化如何提升森林碳汇,助力碳中和,荣获Meritorious Winner奖(一等奖)。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由COMAP(the Consortium for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2022年,该竞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印度尼西亚、英国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著名高校共27205支队伍参加,其中仅有前7%的参赛者获一等奖(M奖)。竞赛的赛题涉及经济、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既考验学生的系统分析和数学建模能力,也要求团队对相关议题有深刻认识。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加强新时代各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着力推进教学改革,重点建设“双碳”人才培养体系。

“师者,人之模范也?!本喝哦拥闹傅冀淌褰淌冢魑鞍偃思苹敝星嗄杲艹鲆瞬?,主讲本科生课程《环境系统工程》、《水环境数学模型及应用》,带领《环境数学模型》教学团队将系统分析、数学建模的丰富经验,与碳排放、碳管理的时代需求相结合,实施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一流课程建设,面向时代问题、应用创新方法、培养优秀学生。赛前,江老师为该团队准备了充分的备赛材料,并以授课及答疑形式,针对英文论文写作规范、文献查阅方法、数据查找来源、建模整体流程等,给予学生们多次指导,为备赛提供坚实保障。在本次竞赛中,朱彧等人重点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以“Carbon sequestration”为中心议题对森林管理方案进行讨论,建立了森林自然生长与考虑收获与产品的碳封存模型和森林管理决策模型,给出了达到最佳碳封存效果的森林管理方案,为实现更有效的碳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中山大学致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原创性研究?;肪晨蒲в牍こ萄г航淌ν哦又厥印八肌比瞬排嘌⑶炕萄哦咏ㄉ?。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下,本次参赛同学自发组成一支数学建模队伍,通过数学建模竞赛,以赛促学,加深对碳中和这一概念的理解。在未来的国家“双碳”战略需求下,环境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双碳”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