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逸生博士到我院任讲师
经学院教师聘任委员会推荐、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审议通过,彭逸生博士到我院任讲师。
彭逸生,讲师。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20-84039097 ·传真:020-84110692 ·电邮:sonneratia@126.com, pyish@mail.sysu.edu.cn ·
工作单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 ·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邮编:510275
教育经历:
·1998.09-2002.07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花卉与庭院工程专业读本科
·2002.09-2005.07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学专业取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5.09-2008.07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学专业取得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08-2011.11 在中山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12.02-至今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工作
讲授课程:环境学概论、环境生物学与现代生物技术实验、GIS与环境信息系统、地图与遥感
科研方向:红树林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合理利用;红树林与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育
科研项目:
1. 引种红树植物造林的环境效应及其安全性预警分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0-2012,主持
2.酸雨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央高?;疽滴窬严钅浚?011-2013,主持
3. 城市酸雨对湿地水生生物的影响研究,广州市海珠区科普计划项目,2011-2012,主持
4. 汕头滨海湿地综合管理和多方参与,联合国环境与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项目,2007-2010,参加
5. 滩涂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试验示范研究,国家“十一五“863海洋计划高科技项目,2007-2010,参加
6. 特呈岛滨海湿地的综合管理与保护,联合国发展与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项目,2010-2011,主要参加
7. 珠江口滩涂湿地围垦生态评价,国家海洋局908专项珠江口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2008-2010,参加
获奖情况: 无
论著一览:
1. Peng YS, Li XL, Wu KL, et al. 2009. Effect of an integrated mangrove-aquaculture system on aquacultural health. Frontiers of Biology in China, 4(4), 579-584.
2. Peng YS, Chen GZ, Tian GH, et al. 2009. Niches of Plant Populations in Mangrove Reserve of Qi’ao Island, Pearl River Estuary. Acta Ecologica Sinica, 29, 357-361.
3. 彭逸生, 王晓兰, 陈桂珠等. 2008. 珠海淇澳岛冬季的鸟类群落. 生态学杂志, 28(3), 391-396.
4. 彭逸生, 周炎武, 陈桂珠. 2008. 红树林湿地恢复的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28(2), 786-797.
5. 彭逸生, 孙红斌, 谢荣如等. 2008. 海丰鸟类自然?;で笮偷灼芏锶郝涞难芯? 生态环境, 17(3), 1163-1169.
6. Zhou YW, Zhao B, Peng YS, et al. 2010. Influence of mangrove reforestation on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and speciation in intertidal sediments.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60, 1319-1324.
7. 李旭林, 彭逸生, 万如等. 2010. 两种相手蟹对不同红树植物叶片取食偏好性的研究. 生态学报, 30, 3752-3759.
8. 伍卡兰, 彭逸生, 陈桂珠. 2010. 五种红树植物通气组织对人工非潮汐生境的响应 生态学报, 30, 6927-6934.
9. Zhou YW, Peng YS, Zhao B, et al. 2011. Accumulation and partitioning of heavy metals in mangrove rhizosphere sediments.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 64, 799-807.
10. 彭逸生, 陈桂珠, 林金灶(编). 2011. 南中国海湿地研究——以汕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为例.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相关成果:
1、 红树林与滨海湿地?;び牖指吹难芯俊4由锒嘌?、生态系统食物链角度,综合评价人工红树林的环境效应,为红树植物引种造林提供科学参考。
2、 探讨导致红树林退化的环境因素。以珠江口区域的环境问题为背景,对酸雨污染背景下的红树林湿地动植物的健康状况及其响应进行探讨。
3、 研究红树林的逆境恢复条件。研究在长期恒定水位条件下,红树植物的种植技术和物质归还效应,有助提升红树林逆境条件下的栽培成功率。
目前已申请获得专利3项:
1、彭逸生, 佘忠明, 李旭林. 红树植物的淡水驯化培育方法 (200910213822.7), 2011.04
2、佘忠明, 彭逸生, 伍卡兰. 红树植物水面种植方法 (200910213821.2), 2011.07.
3、佘忠明, 彭逸生, 伍卡兰. 红树植物的盆栽工艺方法 (200910213824.6),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