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空气质量与气候对健康影响研讨会”圆满召开
2012年4月9日至11日,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亚洲空气质量与气候对健康影响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地环大楼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印度、德国、美国60位在大气化学、气候、人体健康和社会风险研究方面的杰出专家和学者,对复杂的“空气质量—气候—健康影响”这一系统工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需求,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讨论平台。研讨会组织者之一我院王雪梅教授主持开幕式,我院院长李适宇教授致欢迎词,Louisa Emmons博士作为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组织者介绍了会议背景和主要目的。
德国气候服务中心(CSC)主任Guy Brasseur教授、南京大学符淙斌院士、杨修群、王体健和丁爱军教授、美国爱荷华大学Greg Carmichael教授、美国哈弗大学Chris Nielsen博士、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Alex Guenther、Louisa Emmons、Paty Romero-Lankao、Christine Wiedinmyer研究员和Qin Hua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Yuanyuan Fang 博士、香港科技大学ChakChan教授和N.T. Lau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王滔教授、香港环保署Peter Louie研究员、台湾成功大学How-Ran Guo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 Candice Lung和林传尧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朱彤、邵敏、郑枚、Tzung-May Fu教授和黄薇副教授、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王新明研究员、复旦大学Haidong Kan 教授、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钟流举副主任、华南理工郑君瑜教授和朱云副教授、暨南大学王伯光教授、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苗世光、张小玲研究员、我院温之平教授、范紹佳教授、陈尊裕教授和樊琦副教授及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韩国、印度、CAI-Asia的科学家分别就亚洲气候变化、亚洲大气污染形势、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大气污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大气污染治理对策等具体问题作了引导性研究报告。与会专家着重讨论了“气候变化—大气污染—人体健康”跨学科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分组讨论加深了不同领域专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基础知识共享,促进了跨学科的合作,达到了学科互助、携手攻坚的目的,取得了富有成效且令人振奋的效果?;嵋樽芙峤≡贗GAC的Newsletter 上发表,并最终形成white paper 提交美国和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
4月11日,一众中外专家参观了位于鹤山的广东省环境监测超级站,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钟流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岳玎利博士详细介绍了超级站的科学目标和总体结构,并欢迎专家在该超站从事科研活动,超站的建设给专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均表示未来将充分利用此平台加强合作,为珠三角大气污染控制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