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2018年1月9日,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山大学顺利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康绍忠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彭永臻院士、同济大学周琪教授、浙江大学徐建明教授、中山大学仇荣亮教授、张仁铎教授、贺志理教授、科研院蔚鹏老师以及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出席了会议。
张仁铎教授主持会议,并代表重点实验室作2017年度工作报告,围绕人才培养与引进、科研成果与研究进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产学研与社会服务、开放运行等方面向委员们做了详细汇报。委员们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取得的各项工作进展,认为重点实验室各个方向成效显著,研究方向有特色,开放运行成果丰富。建议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凝练方向,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华南突出区域问题开展研究,努力争取重大项目,积极打造标志性成果。仇荣亮主任强调重点实验室将逐条落实委员们的建议,加强特色方向研究与人才培养力度,强化管理和运行,使实验室稳步向前发展。
此前,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开放基金评审结束,共收到来自国内外39个单位的52份申请书,经专家通讯评审后,24份进入答辩,最后根据平均分确定每个项目的资助额度。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3-20万元,24个项目共资助135万元,占重点实验室2017年考评优秀运行经费的30%。至此,重点实验室已设立五期开放基金,极大地促进了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序号 |
申请人 |
单位 |
项目名称 |
资助经费(万元) |
1 |
仇浩 |
上海交通大学 |
金属基纳米颗粒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数值模拟 |
20 |
2 |
王玉洁 |
广东工业大学 |
开发环境友好纳米功能材料高效转化生物质基原料为液体燃料 |
10 |
3 |
汤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基于胞外电子传递重编程的硝基芳香族污染物强化降解 |
7 |
4 |
林忠兵 |
武汉大学 |
土壤镉吸附运移动力学机理研究 |
6 |
5 |
王萌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基于农产品限量标准的不同性质华南地区农田土壤Cd的环境风险阈值(HC5) |
5 |
6 |
徐先英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生物质炭添加对于旱荒漠区风沙土土壤水分特征影响及植被响应 |
5 |
7 |
陈喆 |
桂林理工大学 |
农艺调控对镉汞复合污染稻田的阻隔机制 |
5 |
8 |
吕素莲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miRNA在甜高粱吸收和耐受镉中的调控机理研究 |
5 |
9 |
吴英海 |
大连海洋大学 |
滨海湿地铁-氮循环耦合正十六烷降解的微生物学机制 |
5 |
10 |
黄珊 |
Princeton University |
结合Feammox的厌氧发酵过程及其在农业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
5 |
11 |
李士阔 |
安徽大学 |
吸附/光催化耦合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
5 |
12 |
费颖恒 |
广州大学 |
富硅生物炭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
5 |
13 |
尹华群 |
中南大学 |
微生物作用下水稻阻镉的分子机理研究 |
5 |
14 |
吴颖欣 |
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零价铁降解土壤多氯联苯的传质过程与机理研究 |
5 |
15 |
袁瑞霞 |
东北石油大学 |
泡沫镍基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在高盐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中的应用 |
5 |
16 |
厉巍 |
华东理工大学 |
耐盐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定向培育及其特性研究 |
5 |
17 |
张鑫 |
河南师范大学 |
新乡市镉污染农田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
5 |
18 |
路星雯 |
广东工业大学 |
尾矿烧结制砖的物相转化机制及性能研究 |
5 |
19 |
孙华 |
南京农业大学 |
农用地生态风险空间评估与管控机制研究 |
5 |
20 |
马丽媛 |
中国地质大学 |
锡矿山土壤微生物的分子生态网络特征及其对锑污染的响应机理研究 |
5 |
21 |
王圣森 |
扬州大学 |
负载不同粒径零价铁的生物炭对砷和四环素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 |
3 |
22 |
孙海军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城郊露天菜地氮损失关键途径及其时空特征与阻控技术研究 |
3 |
23 |
孙鑫 |
昆明理工大学 |
电镀污泥液相催化氧化协同脱硫脱硝 |
3 |
24 |
汪晓军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氨氮吸附介质的生物膜亚硝化机制研究 |
3 |
文章来源:本院